發表時間 |
文章標題 |
人氣 |
2025-04-08 |
別去尋仙問道,因為那道早就存在於你日常的選擇中、在你低頭道歉的勇氣裡、在你看見人間苦,仍選擇善良的勇氣裡。
|
(1) |
2022-03-25 |
進德修業無二法,知行合一需磨練。 以種參天樹為例,初心計畫慎選樹, 先以適當的施肥,後再經適當風雨, 初以技,調其心,曾其為,後成法。
|
(0) |
2022-03-23 |
因果無虛。智慧躬行。機緣創造。實證承擔。
|
(2) |
2022-03-16 |
為何不願放,為何想要放。不願放是自己想要,想放手是自己想要。不願放的感情是希望自己能永存,想放手是自己理解到非長生,萬物終消失。
|
(0) |
2021-09-14 |
先須承大願,生志之心,行願之行,證志之道,自信長生不依外物,於太平城裡添磚瓦。
|
(0) |
2021-07-18 |
人為什麼要學習成為佛陀耶,成為佛陀耶為什麼要這麼久的時間。
|
(0) |
2020-12-13 |
十善業道功過格:
|
(26) |
2020-12-12 |
討債的因果病。還債的因果恩。
|
(11) |
2020-11-01 |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厚,無為第一安。
|
(22) |
2020-10-26 |
災難一年比一年多,這是共業所感
|
(4) |
2020-05-16 |
知道,行道,證道,聖賢路即是凡塵路。
|
(6) |
2020-02-28 |
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 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
(12) |
2020-02-26 |
六塵反射給六根,六根回饋訊息給大腦,大腦回饋訊息給心識。而每個層次的生靈所感受的六塵不同,對此生靈來講此境界一切感受皆真
|
(2) |
2019-11-21 |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
(2) |
2019-11-18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它須滿足兩個前提
|
(6) |
2019-11-17 |
願眾生智慧漸增長, 願眾生煩惱漸消除。
|
(1) |
2019-11-16 |
不是不立文字, 而是無所立文字。
|
(0) |
2019-11-10 |
貪欲,憤怒,怨恨,造成無窮無盡輪轉不停的煩惱。
|
(7) |
2019-11-09 |
願塵緣盡時, 啟程佛淨土,
|
(0) |
2019-10-13 |
多一物,多一分執著。 少一物,成一分清淨。 多一物,多一分慾望。 少一物,成一分自在。
|
(4) |
2019-10-11 |
不管是貪求身體的慾望,還是貪求心靈的清靜, 這兩者都不對。
|
(4) |
2019-09-04 |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般若文海繁體站 放生十大功德 緣起 放生問答
|
(5) |
2019-08-10 |
蕅益大師:十不求行。念身不求無病。處世不求無難。究心不求無礙。立行不求無魔。謀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於人不求順適。施德不望求報。見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
|
(163) |
2019-06-26 |
夢參老和尚《覺林菩薩偈》講述- 佛弟子文庫
|
(314) |
2019-05-01 |
佛陀教育基金會-佛法點滴:四念處
|
(5) |
2019-01-08 |
覺正淨的意思
|
(824) |
2018-07-15 |
淨空法師:「緣」與「因果」的區別
|
(15) |
2018-05-06 |
學佛、拜佛、求佛有什麼區別?慈誠羅珠堪布
|
(13) |
2012-06-17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
(233) |
2012-05-23 |
五戒十善如基本大地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