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貪求身體的慾望,還是貪求心靈的清靜,
這兩者都不對。
敬讀者,此內容僅供學習思考參考,未經追本校對依據細節。如有錯誤,請告知,感激不盡。
追求心中理想的人格,並將其視為每日努力的目標。
目前分類:宗門教育 (30)
- Oct 11 Fri 2019 09:17
不管是貪求身體的慾望,還是貪求心靈的清靜, 這兩者都不對。
- Sep 04 Wed 2019 06:01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般若文海繁體站 放生十大功德 緣起 放生問答
放生問答—放生文集-般若文海繁體站
https://book.bfnn.org/books/0500.htm
- Aug 10 Sat 2019 06:31
蕅益大師:十不求行。念身不求無病。處世不求無難。究心不求無礙。立行不求無魔。謀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於人不求順適。施德不望求報。見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
- Jun 26 Wed 2019 23:30
夢參老和尚《覺林菩薩偈》講述- 佛弟子文庫
《地藏經》:志性無定,習惡者多。縱發善心,須臾即退。若遇惡緣,念念增長。
- May 01 Wed 2019 07:24
佛陀教育基金會-佛法點滴:四念處
- Jan 08 Tue 2019 21:02
覺正淨的意思
佛教學在這個空間,這個時間裡,教的並不是什麼學理說或哲學的理論,他不是什麼理論課段或思考上的假想,也不會去探討那些宇宙的基本元素是什麼組成的,又或者宇宙是有限無限的組成真相,這一切思想上對真理的揣測,所教學的都是希望你們能夠實際驗證,希望你們實際去實踐跟證實。
我在這裡的目的並非是僅解釋宇宙的理論,而是要幫助指導其他人實際真實的體驗實相。一切追尋知識遵循文字語言的教學理論並不能解釋實相,只有親身體驗才可以使我們看到觀察到實相的本來面目,這些思想教導的是體驗實相的方法,而不是實相的本身,這個道理正如指著月亮的手指,眾人能用手指使自己看到明月,而不是把手指當成明月。
- Jul 15 Sun 2018 22:43
淨空法師:「緣」與「因果」的區別
與中土有殊勝緣的有三尊佛菩薩:
一是 阿彌陀佛:
- May 06 Sun 2018 08:39
學佛、拜佛、求佛有什麼區別?慈誠羅珠堪布
- Jun 17 Sun 2012 21:12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勸諭策進第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