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存:求生欲,生物的本能。
求知識:希望自己無所不知,對知識力量的渴望,能夠傳承給後人銘記的成就感。
敬讀者,此內容僅供學習思考參考,未經追本校對依據細節。如有錯誤,請告知,感激不盡。
目前分類:碎碎念.多觀察多思考 (486)
- Oct 14 Thu 2021 06:00
求生存:求生欲,生物的本能。 求知識:希望自己無所不知,對知識力量的渴望,能夠傳承給後人銘記的成就感。 求成功:希望自己無所不能,在世上能有一些成績感,對物質成功的渴望。 求勝利:能夠比別人好,當個永遠的贏家,而不是輸家。 求稱讚:事事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求舒適:希望事事平安順遂如意。 求情愛:希望人生不孤獨,能被依賴與能有可依賴的人。
- Sep 27 Mon 2021 06:00
有一件事叫做不要做事
有一件事叫做不要做事,有一件重要的事叫做不要做不重要的事,有一件緊要的事叫做不要做不緊要的事。
- Aug 14 Sat 2021 06:00
一言一重,行出尊法。道、法、技,能力不足,有時不知道,不遵法,無技能。但就是學習思考發問思考學習,言行尊重,知道行道證道,言尊法行法隨,通曉通曉,演驗技能。
道、法、技,能力不足,有時不知道,不遵法,無技能。但就是學習思考發問思考學習,言行尊重,知道行道證道,言尊法行法隨,通曉通曉,演驗技能。
- Aug 13 Fri 2021 06:00
人怎麼可能不會有慾望煩惱,鏡中的事物,夢中的情境,水底的明月,幻執中的星海, 這一些自以為的習性,讓你的心自以為真,自以為假。
人怎麼可能不會有慾望煩惱,鏡中的事物,夢中的情境,水底的明月,幻執中的星海, 這一些自以為的習性,讓你的心自以為真,自以為假。
- Aug 10 Tue 2021 06:00
思考跟做事應該跟射箭一樣,
思考跟做事應該跟射箭一樣,有兩個人,一個人很快射完100隻箭,只中10隻箭,一個人穩當射了20隻箭,也中了10隻箭。就時間來講,第一個人是優秀的,就成本跟效率跟風險評估來講第二個人是優秀的。
- Aug 06 Fri 2021 06:00
人可以無憂無慮過生活嗎?不行的,每個人的幸福是因為有其他人替你負擔前行。所有眾生都是一體的。
人可以無憂無慮過生活嗎?不行的,每個人的幸福是因為有其他人替你負擔前行。所有眾生都是一體的。
- Aug 05 Thu 2021 06:00
常聽人講有60%的成功率,就可以做決定。其實他並沒有說實話,少說了"關鍵""細節"。
常聽人講有60%的成功率,就可以做決定。其實他並沒有說實話,少說了"關鍵""細節"。
應該是有"關鍵"60%的成功率,就可以做決定。搜尋資料時,非關鍵細節的資料均僅是橫向或縱向參考用,而無法深入細節。只有深入細節,哪怕僅是40%的成功率,也可以做決定了。
- Jul 27 Tue 2021 06:00
若能回十年前告誡自己,可惜不能,頂多讓十年後自己不遺憾。
若能回十年前告誡自己,可惜不能,頂多讓十年後自己不遺憾。
- Jul 23 Fri 2021 06:00
但是,不斷煩惱糾結為什麼水不能變成火,逆天而行。那就請你自己努力犧牲付出能改變天命的逆天之舉。
水再提升溫度也很難稱作火。
除非其他事物幫助讓水變成火。
- Jul 17 Sat 2021 21:00
不僅滿足物質上的須求,同時也滿足精神上的要求。滿足一種就可稱聖,滿足兩種尊他為神。把這一切知識學理及做實事行為,努力地研究,貫徹地實行的人,可保證自己有信仰,足夠地自稱自己是科學家了。 實務的科學家,真可稱為神了。過去的科學家,現在的科學家,未來的科學家,一代傳一代,一點加一滴,血脈傳承,文化傳承,地球社會這顆大樹成長茁壯,每個人作的每個創新都能如實地不朽地影響下一代。
不僅滿足物質上的須求,同時也滿足精神上的要求。滿足一種就可稱聖,滿足兩種尊他為神。把這一切知識學理及做實事行為,努力地研究,貫徹地實行的人,可保證自己有信仰,足夠地自稱自己是科學家了。
實務的科學家,真可稱為神了。過去的科學家,現在的科學家,未來的科學家,一代傳一代,一點加一滴,血脈傳承,文化傳承,地球社會這顆大樹成長茁壯,每個人作的每個創新都能如實地不朽地影響下一代。
- Jul 15 Thu 2021 20:30
僅說「我負責」,是最不負責的人。任何事物的敘述皆有前提及後果,僅說後果或僅說前提皆是戲言。
僅說「我負責」,是最不負責的人。任何事物的敘述皆有前提及後果,僅說後果或僅說前提皆是戲言。
說話敘述可以忽略前提,也是因為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默認。故說「我負責」時,還是連前提一起講清楚,雖然到時情況變化會導致無可轉圜。但至少你學會在講完前提,後果後再加註個備註,但書之類的敘述,這樣遠比只講僅說後果或僅說前提的戲言具體且認真。不過說實話,真實世界有多個維次,所以人類目前這個身體所賦予的功能,是無法掌握所有事物互相混雜機率微觀世界造成的前因後果,最多只能導向,甚至只能觀察。
- Jul 14 Wed 2021 06:00
讚揚他人犧牲保護自己,而換自己犧牲時,是否能有所取捨呢?
讚揚他人犧牲保護自己,而換自己犧牲時,是否能有所取捨呢?
- Jul 13 Tue 2021 06:00
年輕時,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時間,願意把時間分享給你的人比願意把金錢分享給你的人重要。 行年長,愈覺人生最重要的是智光,願意把智光分享給你的人比願意把時間分享給你的人重要。
年輕時,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時間,願意把時間分享給你的人比願意把金錢分享給你的人重要。
行年長,愈覺人生最重要的是智光,願意把智光分享給你的人比願意把時間分享給你的人重要。
- Jul 04 Sun 2021 08:37
0歲到100歲一生中等於52560000分鐘(5千2百56萬分鐘)。0歲到100歲一生中浪費是26280000(2千6百28萬分鐘)。0歲到100歲一生中活著是26280000(2千6百28萬分鐘)。
一百年等於36500天(3萬6千5百天),一百年等於876000小時(87萬6千小時),一百年等於52560000分鐘(5千2百56萬分鐘)。
那扣除睡覺的三分之一,52560000分鐘除3等於17520000(1千7百52萬分鐘)。
- Jul 02 Fri 2021 06:00
蠟燭火光不會比電燈亮,我們要做新的電燈不要做舊的蠟燭火光。還有更高級的原子光燈。要常常知道一個東西的層次是可以經由其它的東西來提升的。
蠟燭火光不會比電燈亮,我們要做新的電燈不要做舊的蠟燭火光。還有更高級的原子光燈。要常常知道一個東西的層次是可以經由其它的東西來提升的。
- Jul 01 Thu 2021 06:20
生活時空並非連續,而是由每一微小片段累積一微小片段組成。蠟燭火光不會比電燈亮,我們要做新的電燈不要做舊的蠟燭火光。還有更高級的原子光燈。要常常知道一個東西的層次是可以經由其它的東西來提升的。
- Jun 27 Sun 2021 08:35
想要擺脫低層的滿足感可以被高層的感足感取代世上一切不願放下的慾望,都是由每個人那時候的大腦價值觀的「滿足感」影響。想要放下慾望最有效的方法是用高層的滿足感去滿足大腦就可以了。 另外,若大腦遇到煩悶的壓力感由0~100層,就會自行尋找幸福滿足感由0~100層來平衡。所以,若觀察到自己一直沉迷於滿足感那同時也表示有壓力感。
- Jun 26 Sat 2021 08:17
每個人對於時間長短的定義是不同的,我習慣做事前先計劃好大概的時間。
每個人對於時間長短的定義是不同的,我習慣做事前先計劃好大概的時間。
就好像刷牙一樣,每個人的時間都不同,甚至每個人每個階段的時間也不同,你不去做,去思考,永遠也不清楚需要多少時間。
- May 30 Sun 2021 17:06
做事有四種層次,做對,做好,做多,做完。把對的事做好,至於細節的對或錯,就由你自己累世累積時間的判斷,為自己行本性而不踰矩的依據。
做事有四種層次,做對,做好,做多,做完。把對的事做好,至於細節的對或錯,就由你自己累世累積時間的判斷,為自己行本性而不踰矩的依據。
盡量把人情世故作對做好為目標放在心上,至於外在環境影響你,讓你只能把人情世故做好或只是做完。那是你自我知曉,在這人世間裡,不確定性的一環而已,以後遇到機緣,還是能把事做對做好。
- May 22 Sat 2021 10:00
固定鏡子然後可以反射固定萬物的不同相貌,我從不同角度看鏡子,可以看到萬物的不同相貌。鏡子沒有動,萬物也沒有動,只是因為我用不同角度去看萬物,就可以看到萬物不同的相貌。
固定鏡子然後可以反射固定萬物的不同相貌,我從不同角度看鏡子,可以看到萬物的不同相貌。鏡子沒有動,萬物也沒有動,只是因為我用不同角度去看萬物,就可以看到萬物不同的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