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讀者,此內容僅供學習思考參考,未經追本校對依據細節。如有錯誤,請告知,感激不盡。
目前分類:開拓思想 (218)
- Nov 01 Wed 2023 09:12
探討什麼是善良以及它的潛力和局限性
- Oct 29 Sun 2023 09:31
缺乏人事歷練和思辯沉澱的人是影響社會道德逐漸淪喪的一大因素。
- Oct 28 Sat 2023 18:11
凡事物的運行,究其原因與後果,均是緣生緣滅而已。
- Sep 29 Fri 2023 09:11
人與世界之協調,物質與思想,如何傳承,一個永恆的挑戰
- Sep 27 Wed 2023 06:55
影子是否能成為真人,甚至成為一個具有普世價值的人,在黑暗中持續發光,豐富這個世界,不屈不撓的改變世界,激勵他人成為真人?
- Jun 18 Sun 2023 09:34
「自我」反思「自我的選擇」和「自我」批判性是否陷入「情緒快樂思維」的培養,這正是「身而為人」所需具備的品質。
- Jun 04 Sun 2023 10:17
語言邏輯 vs. 演繹邏輯:哪個更重要?
- Apr 30 Sun 2023 09:02
從思想、文化、道德、科學到宗教,每種方式都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不同但重要的思維模組的比重影響觀察世界的結果。
- Nov 08 Tue 2022 06:55
經理人-自我管理相關標籤 引用自-「做事」的人跟「負責一件事」的人,有什麼不同?第一份工作主管教我的事-經理人
- Oct 30 Sun 2022 15:01
深度思考,觀察或預知事物發生的某種現象要看歷史根源,廣的地方是旁徵博引,深的地方是探究本質。
講抱負,負是攜帶在前的意思。講唧唧復唧唧,是為嘆息聲。如何避免稀裡糊塗地讀書?李敖:把書讀活,要會“杠”-bilibili
深度思考,觀察或預知事物發生的某種現象要看歷史根源,廣的地方是旁徵博引,深的地方是探究本質。【【思維技能】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卻思想深度遠高於常人?】 bilibili
- Oct 24 Mon 2022 07:19
文科題目想得淺,但是想得多;理科題目想得少,但是想得深。
引用自-苏苇如 -bilibili-上高中兩個月,我連夜從全理科跑路全文科 【高一選科】-文科題目想得淺,但是想得多;理科題目想得少,但是想得深。
文科題目想得淺,但是想得多;理科題目想得少,但是想得深。 本質上講,文科和理科所用到的思維方式也不過就是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只是大家研究的內容不同而已。
- Aug 21 Sun 2022 10:46
基層群眾反抗的程度大小取決於組織尸位素餐腐敗問題的程度。
基層群眾反抗的程度大小取決於組織尸位素餐腐敗問題的程度。
真正可怕的,不是揭示出了多少尸位素餐的問題,不是你抓了多少個不敢當責的管理者的問題。
- Jul 24 Sun 2022 08:37
話多了重點也就沒了**1.** 用簡單的話,把人、事、時、地、物表現出來。 **2.** 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產生不相應的對話與描寫。 **3.** 每句話,直接的為表現特點而存在。間接的為展現整個核心背景而存在。 **4.** 同樣的,所有引起注意的每件事,這事的起心動念,的企劃計劃,的流程動作,的回饋感覺,都是以這種形式設計安排而傳達出來的。
- Jul 24 Sun 2022 08:37
從知識到實際,中間有個歷練階段,歷練尚不足以將知識到實際聯接起來的話,自己主張或相信該怎麼做的事,通常做起來,就不會完全是自己所主張或相信的結果。 讀書筆記
---
aliases: [信息傳播者,輿論]
- Jul 23 Sat 2022 12:57
過度消費及炫富的問題。 資本野蠻生長,一部分賺錢賺得太容易。導致這部分人產生畸形的過度消費情況。 如何處理這一類也許不違反市場法則,但是卻與社會道德底線相衝突的案例。 這個問題是社會問題,也是政治的問題,也是道德的問題。 在底層被生活折磨的死去活來的人,在他們心裡如何看待這些問題。
---
aliases: [過度消費, 炫富]
- Jul 09 Sat 2022 17:00
書名-怎樣有邏輯地說服他人。讀後感。
- Jun 29 Wed 2022 21:00
書名:改變腦的生存方式。
改變腦的生存方式這本書。人腦是知性跟理性交織的總體它有無限的可能性,不管到幾歲都可以成長磨練。
快樂學習讓自己成長,越是與自己不同的學習,越能夠看見自己不同的樣子,人腦可以有其他的學習方式,把他人當做鏡子瞭解自己,一旦發現自己劣於他人,便是自己學習優點的機會,我們能自動反省自己的優勢跟劣勢,反省推舉自己的原因在哪裡,不要浪費人生,讓自己做人生的主人。一切均有未來不可確定性的追求,保持腦的空白,在學習的時候努力,讓自己能夠不要老追求與細節雜物之間,只有孩童玩樂的心態,不要讓自己比以前更偉大,讓自己永遠都能活出人生。
- Apr 24 Sun 2022 09:00
人們因為面對擺在眼前眾多的可能性,人可以自由選擇,但人不知道應該如何選擇。而且人害怕對自己選擇要負上的責任,最後不刻意練習思考的人,「要嘛就會選都不選的,要嘛就會選隨便選」,這種害怕選擇又不知如何選擇的狀態又期待選擇又怕選擇之後負責任的狀態,就是焦慮的根源。
沙特進而指出,人是不能被定義的,這是因為人生來就一無所有,只是後來人想要成為甚麼東西,他才去自由設計和創造自己。
沙特指出,焦慮正是人意識到自己有自由的表現,焦慮是對自由的暈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