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54y1G7EW?p=13&vd_source=412ff820bce8c9354f59d5aa0f23ced8
‧遇到問題或事情或情況時,試圖找一個關於其本質的普遍性及共用性的分析原理,追溯到源頭那其實違反了自我矛盾的二律背反原理。
‧最佳的方式是你遇到一個問題或情況的時候,可以具體的分析這個情況該用什麼理論來解釋,這個情況假如發生什麼事之後又可以用什麼理論來分析,甚至你可以指出這些理論在哪裡有衝突,有矛盾,怪怪的,有疑慮的,難以說服你的地方在哪裡。
‧與數學不同的地方在於:數學的期望是一個普遍性及共用性的分析原理公式,美學哲學會讓你進行某一個問題情況的反思,原來這個世界很多事情還可以這樣想,而不是覺得說:「啊!他怎麼可以這樣想?」
‧心理學與美學:人在認知自己與世界,自己與其他人的差異,其衡量的標準方式,從先天(先驗)形象到直覺,後天知覺進而學習概念,當我們能認識自己與他人事物的差異的時候,並且能利用這些差異獲取我們所要的資源的時候。
便是能開始成功地,能夠努力的順利的調整自己,以便自己能從與他人的差異中獲得到相同的資源,讓我們自己跟世界接軌的時候。
關鍵是你能不能調整自己的信念,跟著事物本身客觀規律(道理)的理解而去前進,而不是跟著自己想要的事情去前進,自己想要的信念不會因為你努力而讓你更好一點,不要以為別人可以自己也可以,除非你轉換了層次,從水生生物轉成飛行生物,你若是一條鯨魚,就不要跟獅子比陸地賽跑,或許你可以試著轉化自己成為鵬鳥飛上天。
‧心理學與美學:內心要有個理想人格,貫徹終身:在嬰幼兒2到3歲之前先培養內心的理想人格,必須先有個完整的理想人格,有了這種人格知識後,年紀越大,再慢慢地學習在這個環境中,當下所需要的一些社會文化的知識。
依照自己認知反思反省後的天性,30歲之前,開始廣闊的培養知識金字塔基層儲備,慢慢的培養自己。
30歲之後,至40歲、50歲左右,有了家庭的生活壓力,至小孩長大,父母逝去,於己開始有耐心的緩慢地往,自己當下專精的道路前進。
題外話:生活不會因為你努力而有所改善,但你不努力絕對沒有辦法改善,而是前面的老話重談,不要以為別人可以自己也可以,除非你轉換了層次,從水生生物轉成飛行生物,你若是一條鯨魚,就不要跟獅子比陸地賽跑,或許你可以試著轉化自己成為鵬鳥飛上天。
‧整體不等於構造之和,要研究的是一個整體的結構與人與社會之間的,某種接近人類自己覺得是影響自己接近真實是美妙的的關係(例如美妙的音樂),而不是只單純(戰略上的偷懶)的認為研究作為組成整體的各個要素(例如各個音符),就可以瞭解當組成整體後,就可預測它應當產生的各種變化的機率大小,而忘了人是影響最大的變化所在。
‧以評估整體的觀點,去透析個體的重點,在於它的特性是什麼。
具體分類時既抽象又不能太抽象,抽象的整體能被抽象中帶點形象的方式,讓抽象內涵的形象被顯示出來。
這是因為,個體之間都帶有各自的某種趨勢造成的力量,這各自的互相影響因子造成的力量,引導整體排列組合成某種趨勢,
這種趨勢被各自在心理評估後,在當下以有限的知曉且調和相關利害關係下,初始定義該呈現出哪幾個簡單的原形後,考慮以什麼樣的外在的許可條件標準情況下,決定以什麼組合形成適當的,流暢的整體結構,以能被具有某種一致性的感受許可,且同時得到各種感覺的即時回饋其一致性的結構形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