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是什么让他从平凡走向伟大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3143166
每日有书: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https://www.jianshu.com/p/de0769d14491
請參考風傳媒-強者養成的終極指南!想告別玻璃心,這13件事絕對不能做
請參考冒牌生:寫作 • 旅行 • 生活-「為什麼你充滿負面能量?」因為這10種NG壞習慣造成的前略恕刪,有興趣的人可以到原作者專欄去閱讀......
「
1、負面能量是萬惡之源
2、凡事都喜歡和別人做比較
3、打斷別人,不把話聽完
4、生氣時就大聲與人爭論
5、只會羨慕他人,逃避問題
6、「可是、都是、反正」掛嘴邊
7、自以為是,無法包容其他想法
8、「我好可憐!」隨時隨地想討拍拍
9、每次談話都像是辯論會
10、以為承認犯錯就輸了
所以,我們要養成習慣:
1、不指責缺點,把重點放在「該怎麼做?」
2、自己的價值觀並不是絕對的標準
3、不受其他人的情緒左右
4、相信對方一定能夠理解
5、認同並發揮自己的自卑情結
6、包容他人的失敗與缺點
7、虛心接受對方的提醒與指責
8、擅長傾聽是必備條件
9、先建立信賴關係,再指出對方的缺點
10、改變自己,而非控制別人
11、尊重彼此的想法,站在對等立場交談
12、臨機應變,改變說話方式
13、不需要誇大,呈現最真實的一面
14、相信有人期待自己的貢獻
15、說清楚「YES」或「NO」
16、不過度干涉他人的問題
17、大方表達感謝,給別人勇氣
18、重視對方,懂得討人歡心
」
心態,決定我們的狀態!想快樂,先學會別在意這件事 | 經理人
底下是原文摘要,有興趣者請至原作者部落格拜讀。
「
我們選擇了什麼,在那個當下也註定會失去了什麼。
而失去了什麼,其實在你沒注意到的地方得到了什麼。
選擇,就一定會失去;方向,是摸索出來的。
我覺得我們的成長過程就是由很多次的選擇來組合而成的。
認清了人生其實就是一段不停失去與獲得的過程,
難免有遺憾,但不必太過於後悔。
畢竟我們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抓住在人生中所面對的全部事物。
你該慶幸是自己有選擇的機會,珍惜自己能夠擁有的事物。
任何事都有它的好跟不好,不必追求他人的好,自己忘了自己。
也不用什麼都想要完美,走錯路了,也可以好好欣賞路旁景色。
看事情不要只看不好的部分,心情只會越看越不好。
要試著去看好的部分,就會慢慢變好。
有平常心,你可以從容面對一切。
有謙卑心,你可以不斷進步不會自滿。
有同理心,你可以容納別人與自己的差異。
」
稻盛和夫《心法》啟示錄-關於意識-創業問問-每日頭條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tory/aep8axn.html
第三章 原文
「精神醫學」這一領域出現以後,「意識」這個概念才開始被醫學界所認知。
但是,在這以前,關於「心」的研究,只限於心理學範圍之內,並沒有進入醫學的範疇。
比如,現在大家都認為精神壓力是導致胃潰瘍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過去人們卻認為「僅僅因為擔心就會出現胃穿孔,這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現在的醫學界多數人都承認了精神壓力是胃潰瘍的原因。這正是因為醫學界的常識發生了變化。
實際上,即使沒有達到胃潰瘍的程度,但因擔心焦慮致使胃部隱隱作痛,這是許多人都有的體驗吧。
甚至有人說,因為壓力過大,僅僅一周,胃上就開了個孔洞。胃壁是人類的內臟器官中最堅韌的部分,它能承受強烈的胃酸侵蝕。
如此堅硬的胃部,卻僅僅因為「擔心」而遭到破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擔心」這種意識使得形成胃壁的細胞對胃酸的抵抗力減弱,在強烈的胃酸也就是鹽酸的作用下細胞遭到破壞。就是說,「意識」可以破壞細胞本身,這個說法一點也不錯。
據說,被稱為「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因為擔心經營上的問題,而導致「血尿」。
因此,不限於胃部,我們人身上多達幾十億個細胞,都會在我們「意識」的作用下,或者活躍起來,或者衰弱下去。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是「意識」對於人的健康影響極大。
所以,聽說有一種醫療方法,都是通過改變意識,使病弱者能夠提高自己身體內部的免疫力,從而促進健康。
所謂「科學」,已經成了現代社會判斷事物的正確的基準。但實際上,這不過是針對物質文明而言的「科學」,而精神科學,即對於意識和心的研究,還遠遠不夠,還沒有建立起人們普遍認可的判斷基準。經常有人對我說:「稻盛先生,你老講意識,那是不科學的,不符合常識的。」那麼,科學和意識真的毫不相關嗎?不對,「現在的科學全是意識的產物」,有人在書中這麼強調。比如,正因為有了「希望在天空中飛翔」這樣的念頭,才導致意識躍動,促使人不斷鑽研改進,結果就發明了飛機。這樣說來,科學在開始的時候就是一種意識。
我的觀點與此相同。我認為,創造物質文明、創造科學的,原本就是意識。已故的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田中美知太郎先生,是二戰以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他說,「所謂發明、發現,只有在被證實以後才成為科學,在這以前,它屬於哲學的範疇」。
例如,伽利略提出「地動說」時,遭到了整個基督教社會的強烈反對。但伽利略卻說:「即使反對,地球照樣在轉動」。就是說,地球轉動這個事實在被證實之前,它只是某些人所持有的哲學、信仰而已。所以,一切都起源於「心」的作用,一切都是從意識開始。所以,「意識」這個東西極為重要。
那麼,所謂「意識」,究竟是什麼呢?從大腦生理學的角度講,意識也好,意志也好,思維也好,都有腦細胞的作用而產生出來。但是,我認為,不僅如此,它還包括與生俱來的意識和意志,那是人在剛剛出生的就已經具備的東西。
我雖然這麼說,但無法確切的予以證明。但是我們觀察小孩的發育過程,有時會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從生物學上,隨著孩子的成長和腦細胞的發達,孩子開始有了智慧,能夠開口說話了,但剛剛學會說話之際,他們突然會說出一些父母和周圍的大人們從沒有教過他們的話。「三歲左右的小孩,怎麼會那麼少年老成?」,父母很驚訝,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我的解釋可能被認為「不科學」。但我的推測是:小孩除了有腦細胞的發育而產生的意識以及經過學習而獲得的知識之外,還有小孩「原本就有的東西」。後者讓小孩說出了讓大人驚訝的話。
通常,我們通過腦細胞的作用而動嘴說話,但偶爾也會因為「原本就有的東西」刺激腦細胞,而讓話語脫口而出。我想這種情況也應該存在。那麼,所謂的「原本就有的東西」是什麼呢?前文中已經談到,我認為在人類的根源中存在著宇宙的意志。在這種意志的作用下,會發生「輪迴轉生」。人們在過去時代經驗過的意識會被承襲下來,這就是所謂「原本就有的東西」。
心法
現世積累的經驗、知識、作為意識被繼承,寄宿於A和B這一對父母的精子和卵子所結合的生命之中。這種意識深藏不露,不會輕易表現出來。但是,由於某種契機,它又會象間歇泉一樣時而噴涌而出。小孩講過沒有人教過的話,我想原因就在於此。如果是這樣,那麼「良心譴責」、「良心發現」這種說法也能得到解釋。人在現世從生到死積累了經驗,而腦細胞對這些經驗做出反應,人才有了喜怒哀樂的行為。於此相對應,從過去世代積累的「原本就有的東西」--在這裡,也可以認為是從過去世代繼承來的人格--會發出異議:「喂,你這麼做不對哦!」於是腦細胞中的意識就會做出反省:「啊,是錯了!」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良心發現」,「良心譴責」。
在宇宙的意志之上,加上過去世代造就的人格,再加上現世積累的經驗,三者的綜合,我將稱之為「意識體」。「意識體」在肉體滅亡--一般稱之為「死」--的時候,從肉體中脫離出來。
在迎來死亡的時候,如果有人問我「你在現世幹了什麼?」我怎麼回答呢?「我創辦了京瓷,把它做成了一個大企業。」這樣的答案對於意識體來說,沒有任何價值,因為肉體已經不復存在,哪怕擁有幾千億的資產又有什麼意義呢?
那麼,有價值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是人生在世所朔造的人格、人性、靈魂、意識體。他不會隨著肉體的消亡而消失。「
你一生努力不懈,不斷提升自己,以至擁有了如此高尚的人格」。我認為,這樣的評價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就是說,我們活在現世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人格。「提升人格」用別的詞彙來表達的話,可以是「凈化心靈」、「美化心靈」、朔造豐裕的同情體諒之心等,但我認為最貼切的表達就是「提高心性」。
這樣,人生就可以用一句話表達,人生就是「提高心性的過程」。因此,不管事業成功與否,不管人是患病還是健康,所有的一切,後面還會詳述。都是創造宇宙的造物主為了提高我們的心性而賜予我們的修煉的場所--佛教稱為修行的道場--如此而已。我們在現世的一切體驗,都是宇宙造物主為了朔造我們的人格,變著手法,給予我們的考驗和錘鍊而已。
比如,對於開始創業的人來說,最大的期待莫過於事業上走上正軌,公司不斷壯大。那麼如果事業失敗,他就是人生的敗者嗎?我認為不是,失敗乃是造物主為了提升他的心性而給予他的嚴峻考驗,看他能不能在痛苦的深淵中再度崛起。
有的人經受不住這種考驗,被失敗和痛苦所壓倒,精神崩潰;或者自暴自棄,甚至靠偷盜他人的財物藉以苟延殘踹;有人甚至走向極端,以自殺告終。但也有人從正面接受失敗的悲劇,更加努力,由此提升了自己的人格。
不僅失敗是考驗,其實成功也是一種考驗。造物主故意讓你成功,藉以測試你的人格。成功了就得意忘形、傲慢不遜,這種人因成功而墮落,俗不可耐。另一種人卻領悟到成功並非個人的力量,因而更加努力,在這過程中,繼續提升自己的人格。
成功也好,失敗也好,就是宇宙的造物主給予的考驗,造物主正在注視著你,看你如何應對這種考驗。不管成敗,都能憑藉造物主提供的考驗機會朔造自己心靈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勝者。相反,經不住這種考驗的人就是敗者。
美國著名的殘障教育家海倫.凱勒背負著「失明、失聰、失語」三重苦難,一般說她如果怨恨父母,怨恨命運甚至怨恨上帝也不為過。與她相同境遇的人,或許會悲嘆:「我不曾做過壞事,為什麼單單讓我遭此不幸」?他們詛咒周圍的一切,以致含恨而終。
但是,海倫.凱勒卻毫無怨恨,不僅如此,她還以無比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難以想像的困難,她懷著大愛去幫助比自己更為不幸的人們,她朔造了自己偉大的人格。如果你讀了殘障作家乙武洋匡先生寫的《五體不滿足》的書,你會發現乙武先生的個性充滿陽光。他的父母很了不起,而他本人的靈魂更是光芒四射。一切都向善的方向思考,頑強奮鬥,絕不服輸。
海倫.凱勒
宇宙的造物主給人各種各樣的考驗,看他怎樣去接受考驗,怎樣提升心性,怎樣純化靈魂。這樣看來,人生確實就是為了修煉心靈而建立的道場。釋迦牟尼用「諸行無常」這句話來描述人生。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千變萬化的,新的考驗會不斷地降臨。因此,釋迦牟尼說「人生即苦」。
釋迦牟尼所說的「苦」,正如前面提到的,它不僅指失敗和苦難,也包括了成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成功也是一種苦難。人們應該做出努力,將這種類型的苦難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不理解這個道理,成功而不知足,依然在慾望的泥潭中沉迷掙扎,那才是真正的不幸。
智鵬讀書筆記:我讀稻盛和夫《活法》的感悟(完整版)-創業問問-每日頭條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ssay/b6qan26.html
最早看到的稻盛和夫《活法》一書是09年版本的,譯者叫林惠如。這本書是用睡覺前的時間陸陸續續看過兩遍,為寫下本文又快速過了一遍。全書沒有晦澀的語言,都是很簡單的大白話,但是我覺得看了之後真的在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就像作者所告訴我們的,人人都需要安身立命的哲學,而《活法》就是簡單的哲學著述,因為它告訴我們一些生活和學習中簡單卻不可動搖的一些原理原則。本書值得多讀幾遍,目的也在於改變古舊的思維方式,人往往就是因為你的思維方式的改變而大不同。
一、每個人都要思考自己的活法
的確,每個人都應該思考自己人生最終要去的地方,其實去到這個地方的過程就是自己人生的活法。所以《活法》一書記錄了稻盛和夫的所思所想、所做所為,或者可以認為就是他自己活法的選擇,這是他能夠創辦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原因,也是他能夠拯救日本航空的原因。
稻盛和夫問: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人生的意義和目的又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問得太棒了,這幾十年來,筆者帶著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已經折騰了半輩子,其實就是為了找到人生活著的意義。總有一種人折騰絕不是為了物質財富,與權力、地位也毫無關係,只是為了能夠活明白。人生折騰的意義就在這裡,這絕不是自我安慰。我們不能一邊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又批判對方不停的折騰是一種自我安慰,只因為還沒有看到好的結果。人生就必然要看到好的結果嗎?那些為了信仰而離去的先烈又如何看待活下來的人享受和平與生活的美好呢?
和很多大師一樣,稻盛和夫在對人生的思考中,最終對他自己得到那些靈感、取得那些成就與發明的原因無法解釋,於是選擇了有神論,所以他堅定地認為靈魂是存在的,就像愛因斯坦和很多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無法用科學解釋自然的時候,他們最終成為了有神論者。作者說如果你要問我一生所為何來?我的回答就是,我是為了做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來,並帶著比出生時更純潔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這句話非常震撼,當你讀到這句話,你已經提升了自身的境界。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提升心性、鍛鍊靈魂。一個人信守的活法,決定了他的靈魂是否能得到提升,他的心性是否能達到一個極高的境界。一個人的人格就是他的性格加上他的人生哲學。人所秉持的人生哲學最終決定了一個人的人格。簡單說,就是人要有正確的是非判斷能力。我們小時候父母教育我們不說謊、不給人添麻煩、誠實、不要貪、不自私自利,就是這些簡單的做人的規範,恰恰是逐漸被我們遺忘的人生經營哲學。
對照中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狀況,你發現人們在股市上的貪婪,企業的不誠信,乃至體制內的不誠信,塑造出了非常多的壞的榜樣。人們更重視利益交換原則、利己原則,有奶就是娘。這恰恰是社會道德全局性淪喪的危機所在,而唯一的解決之道,只需要從根本上重新撿回過去父母教給我們的那些樸素的人生經營哲學、那些簡單的是非判斷標準。
稻盛和夫認為,勞動本身不是為了獲得生存的金錢,換取生活所需,最重要的功能是真正幫助我們戰勝慾望、磨練心性、培養人格。一個人只要去努力地勞動,在人生的體驗中,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學,使人格得到培養,使心性在勞動中得到鍛鍊。由此作者總結出了人生成功的方程式:人生和工作的結果等於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乘以熱情乘以能力。能力和熱情都是可以給到零分到一百分之間的評分,但是思維方式卻可以大到正一百,負到負一百。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如果是負數,他的能力和熱情越高,他所造成的損害就越大。一個人能力的分值不高,但他可以用加倍的熱情達到更高的成就,反過來你的能力分值很高,卻沒有工作的熱情,也不會有好的成果。思維方式的改變會帶來人生180度的大轉彎。稻盛和夫這樣一個修煉到極高境界的人,曾經也在大學畢業之後處處碰壁,還想過和黑社會去混,如果不是選擇了正向的思維方式,人生可能就走向另外一個方向,也許日本黑幫就多了一個老大。
正向的思維方式,就是帶著一顆善心出發。稻盛和夫堅定地相信「心裡的念頭,會牽動人生的發展,強烈的念頭會發展成具象。」你所想的就一定會實現,這就是宇宙法則。
稻盛和夫認為,世界上或者宇宙中存在一個我們無法知道的智慧寶庫,他自己專注、勤奮發明的一些新材料,所有的點子、靈感、創造力的形成,都是在這個智慧寶庫中抽取出來的。這些智慧唯一的獲得方式就是一股腦地投入你全部的工作熱情,抱著善念,拚命努力工作。也就是念頭是種子,行動才會挖掘出智慧。
稻盛和夫非常擔憂的是我們人類已經運用科技發展出高度的文明,在智慧寶庫裡面不斷抽取、索取智慧,但是卻忘記了我們的心性、我們安身立命的哲學。如果墮入錯誤的思維方式,把這些智慧用在錯誤的方向,就會變成傷害我們自己、摧毀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元兇。人類包括組成人類的個體,每個人確立正確的人生經營哲學,選擇正確的活法,刻不容緩。
稻盛和夫談到的松下幸助先生提出的「水庫式」經營,很多企業家沒有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其實中國人有一個俗語「晴帶雨傘飽帶糧」,建水庫的目的在於調節,你先得有這個念頭,或者有這種意識才能真正去做到,而不是直接找到建水庫的方法,怎麼建水庫是自己必須去踐行的。
二、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稻盛和夫說要想成就事業必須有強烈的願望,並且讓這種願望充斥全身,帶著強烈的畫面感。就是你所要達成的東西,必須是清晰的可以被描繪出來的具體存在,仿佛就在眼前,就像已經看到的東西一樣。在你的思維具象中「看得到」的東西就一定能實現。今天我們已經實現的一切都歸結為人類的「夢想成真」、「心想事成」。
他認為成功有兩大要素:大膽思考,小心準備。就像冒險家之所以能夠活著回來的原因,恰恰不是他的膽大,而是在於他膽小,因為膽小,所以小心翼翼地做充分的準備,做好身體上、生理上還有物質上的準備,所以他才能活著回來。「大膽思考,小心準備」這八個字對於初創業者來說尤其重要,創業的失敗機率如此之高,大概就是因為沒有做到小心準備吧。
稻盛和夫通過自身得疾病的經歷,發現人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吸引來的,越害怕什麼,這種事情越要發生在自己身上。因為你心裡的念頭,吸引了那些不好的事情,也就是你越想逃避的,反而會找上門來。所以他發現「人之所想必有所成」,他年輕的時候找了一份開不出工資的工作,他也不嫌棄,而是專注於工作中,於是發明了新材料。內心的變化會使命運徹底發生改變,「自己遭遇到的所有事,其實都是自己的心所產生。」同樣,所有人生中的不可能都是你堅持奮戰到老天爺出手相助的那一刻,才達成目標的。
稻盛和夫堅定的認為,人類心裡所有的念頭,大多數是可以做到的範圍。人生就是每一個「今天」的累積。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拚命地過好今天,然後一天一天走下去,突然有一天我們暮然回首,發現我們已經到達曾經高不可攀、好似無法觸及的頂峰。平凡的人比那些有才智的人更容易成功的原因,恰是他們不夠聰明,所以默默地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並不厭其煩地持續去做。化平凡為非凡的是「持續」的力量,這恰恰如我在演講培訓上的努力。當然持續並不是重複昨天的故事,而在於不斷地持續改進提升自己。
稻盛和夫說工作現場有神靈。這提醒了每一個管理者,你必須在一線、在現場才能找到想要解決所有問題的辦法,包括產品、包括服務。他認為做事情就要像錐子一樣,把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在錐子前端凸起的那一點,這個點就是集中力。專注於一件事,任何人都可以順利達成目標。所有的成敗都起於你心中念頭的強烈程度,能否為此堅持並付出努力。稻盛和夫說夢想要說出來,筆者的觀點也是這樣,你的夢想一定要大聲講出來,這樣才能讓你自己心中的念頭髮揮出最大的能量!
三、用簡單的原理原則去思考
稻盛和夫認為,簡單才是人生的法則,也完全符合經營之道。經營企業的基本原理完全相通,就是要學會單純。把做人做事的原則用於經營之中,企業理所當然的就能做好。人生的現在是過去累積的結果,而未來我們做的選擇,決定著未來的人生,那麼什麼是我們的抉擇與判斷的依據呢?就是從小父母教給我們的那些簡單的做人的原理原則。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人生觀、倫理觀、理念或者道德。企業經營的原理原則也在於,出發點不能只是個人和公司的利益,而在於對社會對人類的貢獻,為顧客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這才是經營的根本。
稻盛和夫就是用這種原則原理主持了日本三家通訊公司的合併案,才有後來成為世界五百強的KDDI。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那些簡單的原則原理,必須要堅定地執行到底。每天都要以百分之百的認真去做每件小事。為人生活法奠定基礎的就是這些簡單卻非常重要的原則原理。如果人缺乏真誠與熱情,即使再有能力、再有正確的思維方式,也無法開創豐盛的人生。
稻盛和夫非常注重身體力行的學習方法,就是你有知識,必須還要有足夠的經歷才算真正的學會,否則永遠只能算是知道。就像在榻榻米上永遠學不會游泳一樣,這與王陽明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異曲同工。
稻盛和夫說,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必須擁有自發性的熱情,成為一個自燃體。喜歡做一件事情,才能讓自己變成真正的自燃體。我經常在團隊培訓課上說,一個企業的員工總是分為三種人:自燃體、易燃體和絕燃體,其實也來自於稻盛和夫的觀點。最簡單的原則原理之所以重要,還在於在企業經營中解決問題時,如果你回歸簡單,更能看出問題的本質。越是複雜,越是糾纏不清的事情,只要回到其簡單的原點,能夠摒除私心及利己之心,以光明正大的利他之心去解決問題,發現事情其實都是非常的簡單。
稻盛和夫的偉大,就在於他用這種簡單的原則原理去判斷日本出現的社會問題,體現了他與一般日本精英完全不同的國際觀,他是認為日本應該為慰安婦、為南京大屠殺而道歉的少數清醒的日本人。他的文字裡面透露著對未來日本重蹈覆轍的擔憂,其實這也是高明的遠見吧。
他也同樣認為,在國際貿易中也要秉持這些原則原理,因為儘管國家民族的文化不同,但是商業運作的哲學和人生在世的基本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努力工作,以求取得好的成績,想為社會做些好事情,這些都是普遍性的真理。
四、磨練心智,提升心性
稻盛和夫說,領導者可以無才,卻不能無德。你要隨時做好感恩的準備,感恩之心離幸福和成功最近。能給一個人帶來真正喜悅的是勞動。在《活法》這本書裡面,稻盛和夫已經洞察出日本人已經失去了美麗的心靈,這是去年以來爆出很多日本著名的大公司持續造假的真正原因吧。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告訴我們,我們的成就等於思維方式、熱情與能力的乘積,也就是說日本的問題就是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稻盛和夫在書中透露出對日本目前道德淪喪、倫理體系逐漸崩潰的擔憂。他認為「德高者居高位,功績多者得獎勵」,而日本的社會選擇領導的方式卻沒有遵循這個原則。國家及至任何組織選擇領導人重在人格,但是現在卻把才智和能力放在首位,這就選出大批有才無德的人,而德就是人格。這個觀點和我們經常講的態度大於能力,人格大於態度,是同等內涵。
稻盛和夫說,越是位居高位的人越要有謙遜的態度、內審之心、克己之心、重視正義的勇氣、持續自我磨練的慈悲之心,堅持為人之正確的活法。所謂人生就是為了提升心性而歷經的全部過程,所謂提升心性就是培養人格,做正直的人。「帶著一顆比呱呱墜地時更為美好的心離開人世」,人生最終的價值體現在邁向終點時的價值。唯有精進,才能磨練心性,凈化靈魂。由此稻盛和夫總結出了磨練心性的六大精進:1、付出不遜於任何人的努力;2、謙虛戒驕;3、每日反省;4、對生活懷有感恩之心;5、積善行,思利他;6、不為感性所困。
稻盛和夫說,越是物質豐富,人們的精神反而會越來越空虛。所以要經常檢視自己是否存在知足和感恩之心。對待人生和工作,都要儘可能做到真誠。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心存感恩。遭遇困難就要感謝賜予我們成長的機會,在好運當頭的時候,更要覺得自己何其有幸,而心存感恩。他說,感恩之心會帶來幸福,坦率之心是進步之母。坦率之心會讓我們以謙遜的態度承認不足,盡最大努力去改進。高興時就要表現出喜悅的心情,感謝時要表現出感恩的心情,坦率面對一切,就會擁有一顆反省自我的心。
稻盛先生舉了許多中國古籍中的故事和觀點,很大程度上他是從中國的傳統儒釋道學吸取到了正確人生哲學。他說提升人類心性,必須遠離泛濫無度的「慾望」。筆者於是想到今天中國社會出現的道德問題,恰是因為人們對金錢無度的追求。腐蝕人心,害我們走錯人生道路的都是我們內心的貪慾,就是貪嗔痴三毒。稻盛先生說,擺脫慾望和煩惱的唯一辦法就是你心中有利他之心。人生要走向開悟的境界,其實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去磨練心性。提升境界都是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工作、拚命工作中完成的。
五、以利他之心生活與工作
稻盛和夫曾經有一段短暫的皈依佛門的修行,在他去化緣的時候,一位做清潔工的婦女毫不猶豫施捨給他500日元,從這位並不富裕的婦女的行為中,他感受到了人類至善至美的思想和行為其實一直潛藏於內心之中,這就是利他之心,與人為善。利他之心可以用一句話「竭盡所能為世間、為人類付出」來代表。人類極致的幸福感,就來自於利他的充分發揮。幫助別人,成就自己。身處同一個世界,是天堂還是地獄,就看你是否擁有一顆為他人著想的心。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稻盛和夫說,獲得利潤絕不是罪惡,只要你在經營的過程中選擇了正確的倫理觀,以利他作為企業經營的起點,追求利潤也就是正途。商業的核心在於讓對手和自己同時得利,這必須有「自利、利他」的精神。企業經營本身就是利他行為,而其原動力就是追求利益,這也是經營事業和人類活動原動力。也就是企業的經營從來都是利他與利己的結合,小範圍的利己就是大範圍的利他,但是如果你做企業純粹是為了賺錢,就變成大範圍利已,小範圍的利他,你的經營就停留在那個層次了。
稻盛和夫創辦DDI之前,一直在問自己:「我的動機是否是無私的?」當他內心的聲音清晰地回答他,這是為了幫助日本人民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好的通信服務時,這種利他的德行,就幫助他跨越了無數的困難,成功創立並經營好DDI即後來成為世界500強的的KDDI。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出發點決定終點,動機善,則事必成。
稻盛和夫認為經營的目的,首先在於提升員工的生活與幸福,然後才由利己進一步擴展為利他經營,所以企業發展一定要想辦法回饋社會。於是他設立了「京都賞」,來獎勵那些在技術、科學、思想、藝術等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人。以利他之心做公益和慈善事業,才是散發錢財的正確之道。不只是賺錢有道,散財亦有道。
稻盛和夫心裡有一個期許,就是希望日本能成為國際社會所需要和尊重的國家,那就必須以德為基礎治國,以王道替代過去曾經在日本和西方國家推行的霸道。今天的日本反向而行,有違稻盛先生的初衷吧。
稻盛和夫說,一個人殺了人,他不是先應該了解法律規定殺人後的嚴厲懲罰,比法律更優先的是明白人不可殺害他人,這才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倫理,這才是為人的正確活法。稻盛和夫痛心於日本把最基本的道德規範給拋棄了,忘了為他人設想的利他之心。他認為根本原因就是大人沒有把小孩教好,道德教育缺失將帶來未來潛在的危害。他由此預測2025年日本將面臨國家生存危機,我們拭目以待。今天中國金錢至上的觀念正衝擊著中華傳統的倫理道德觀,誠信缺失、巧取豪奪,必將造成未來極大的危害,我們絕對不能步日本的後塵。所以有識之士一定要解決好中國人的活法,那就是為中國人建立正確的人生經營哲學。
稻盛和夫說,人類應該向大自然學習活法,那就是自我節制,要知足。動物界食物鏈的形成,其實是在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原因就是自我節制。獅子吃飽了就不會隨意捕捉獵物,而他本身的存在,也是為了不要讓食草動物任由自己的慾望把植物吃個精光,而危及自己的生存。稻盛和夫預言未來會以利他之德為動機而衍生出來新的文明。他在寫這本書時,中國還沒有實施一帶一路國策。今天中國的新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其實正在以利他之心,完成新文明的構建。
六、與宇宙相和諧
稻盛和夫認為,存在一隻看不見的手,從根本上發揮著統馭的作用。支配人生有兩股巨大的力量,一個是命運。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命運,是命運牽引著我們的人生。這種牽引不是我們所期待的,並總是違背我們的想法。抗拒命運牽引的是另外一隻看不見的手,根本的支配我們的人生,那就是因果法則。抗拒命運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你必須不斷地種下善因,善因帶來善果,惡因引發惡果。所以做好事、思利他、積善行不是你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必須去做的事情。
命運不是宿命,能通過因果法則加以改變。稻盛和夫從中國的古書《了凡四訓》得到了同樣的結論。一個人不要先著急地看結果,走到最後因果帳是一定會被結清的。比如一個人發了偏財,你看到他目前過著奢華的生活,香車美女,於是你也去學,那你就不知道未來的因果算帳會讓他最終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雖然因果這本帳算的時間可能稍微長一點,但你也不要去羨慕別人。一個人可以發正錢和橫財,即使如此,你也得有利他之心。有句話:「人在做,天在看;人在想,天感知;人欠你,天還你。」說的就是因果。積善行不要急於看到結果,平日要一點一點努力去做,有一天你會獲得圓滿的人生。
稻盛和夫把因果法則成立的原因歸結為大自然的旨意,歸結為天意。他說宇宙中存在著一股讓萬物變得更好的意志,不遺餘力地推動了宇宙萬物的成長與發展。身為人類,也要持續地成長與發展,這才是秉持和宇宙一致思維方式的活法,所以不論你的工作或人生,都必須秉持這個活法,也就是不斷地成長與發展才會一片坦途。
稻盛和夫說,每一個生命它都不是偶然產生的,而是遵循宇宙意志的必然產物。我們生存的世界有太多無法說明的真相或者叫做奇蹟,如果沒有一種可以掌控全局的偉大力量,就無法說明整個宇宙的生成發展和生命的奧秘。這種靜靜存在的力量和能量,我們沒法以肉眼看到,它確實真實的存在,並且讓我們能實時感知得到。因為有這樣的力量存在,生命就要遵循敬畏的力量。這與我國古人所講「敬天愛人」是一樣的道理。
稻盛和夫認為,讓我們生而為人的自然或者是宇宙的力量,希望我們能盡一生之力發揮善念,落實善行,這樣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走到人生終點的時候,就能讓靈魂所在的層次比所誕生之時的起點,提升到一個更高的高度。
與提升人的心性相比,人這一生所得到的財富、名譽、地位都不足掛齒。原因在於人死後靈魂會永存於世,並開始一趟新的旅程。活著就必須淬鍊心性,為死亡做好準備,才能在新的旅程中走得更遠。
稻盛和夫 65歲以後皈依佛門,認真修行,勤守戒律,勤於精進。即使這樣,他認為自己仍然無法達到開悟的境界,這雖然是稻盛和夫謙遜之語,但是修行達到開悟之境界確實很難,不過只要我們朝著目標努力前進就是有價值的。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是由多重結構構成,內心深處有一個「真我」,其外圍由「靈魂」所環繞,而靈魂的外層裹著「本能」,本能之外又有「感性」,最後是由感性培養出的「知性」。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真我」,即佛性。「真我」集真善美於一身,是愛與誠相融合的極致展現,是我們無止境地追求真善美的原因。
把「真我」包裹在內的靈魂是我們思想、行為、意識、體驗的承載體。靈魂容易被業障所依附,就是那些不好的行為、那些歹念和惡行。而人生在世,為什麼要遭受苦難?其目的就在於把所有業障帶走。磨練心智或者修行,就是要一層層地磨掉真我之外的所有障礙,從「知性」開始,再到「感性」再到「本能」,最後才展現出「真我」,讓自己最大程度接近開悟的境界。
稻盛和夫感悟到世間萬事萬物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都被造物主賦予了它獨特的任務。宇宙萬物成長所有的能量,只是形態上的轉換,總量是不會改變的。一塊木頭是一種能量存在,當它燃燒殆盡,為什麼會變成一抹灰,其實它已經轉換成了熱能。物質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把人燃燒剩下的灰燼也轉換成了熱能,是否人的能量只有相當於同等能量的木頭?我的理解就是人的能量可放大至無限,原因是源於一種不滅的物質就是思維。思維的獨特性是決定人的能量大小的標準,這取決於影響了多少人,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以至在多大程度改變了這個世界。
所以每個人都是基於宇宙的需要而得以存在。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被賦予了極為重要的任務,同樣每一個個體也因此有自己的任務,所以要盡一生去磨練靈魂,並成為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所以最後作者說,人必須毫無躲閃去面對人生,反覆思考人生的意義才能一點一滴確定屬於自己的一套「活法」。
《活法》一書本質上講的就是人生的經營哲學,那些簡單的原理原則,就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正確的活法。這些原理原則同樣適合於企業、國家、文明乃至人類,人生的終極價值就取決你選擇什麼樣的活法。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ssay/b6qan26.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