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讀者,此內容僅供學習思考參考,未經追本校對依據細節。如有錯誤,請告知,感激不盡。
目前分類:開拓思想 (225)
- Jul 07 Sat 2018 13:52
精讀君-12 閱讀質量 知乎
- Oct 14 Sat 2017 13:00
群策群力,則無不勝也千百年來,人性喜惡若不變,可依人性不變之論推導出相似之後果,可作為人生借鑑,避免犯與歷史教訓中類似的錯誤。
千百年來,人性喜惡若不變,可依人性不變之論推導出相似之後果,可作為人生借鑑,避免犯與歷史教訓中類似的錯誤。
好高騖遠,輕躁妄為,無視具體事實,以不切實際的行為妄想企圖追求浮誇功績,只期望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危害,只考慮局部利益而忽視全局危害、涸澤而漁,焚林而獵。藉口說什麼火燒眉毛顧眼前,情勢急迫,不容許再瞻前顧後,要先妥要地解決當前問題。
- Aug 13 Sun 2017 11:09
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聖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則後於時,脩今則塞於勢。
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
聖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則後於時,脩今則塞於勢。
- May 07 Sun 2017 11:32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 Feb 12 Sun 2017 12:00
於思考後做實際事物時,重中之重的是邊做邊修正做對計畫,對計畫中有可能出現細節的問題先稍微思考,及早做準備方案,
於思考後做實際事物時,重中之重的是邊做邊修正做對計畫,對計畫中有可能出現細節的問題先稍微思考,及早做準備方案,避免病發心急時才胡亂顧不得仔細尋找醫治的醫生及醫治的方法,臨時才胡亂發問錯誤方向的問題,陷入火燒眉毛顧不了那麼多的,倉促先找個尋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 Jan 01 Sun 2017 08:00
大樂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聖人之德,非取乎一道。
明堂所賴者唯一柱,然眾材附之乃立;大勳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謀濟之乃成。
功業的完成須依靠群策群力才能完成,應小心行事,不可任性胡來行事,導至逞己失眾的情況發生。即使自己有很強大的能量影響力,也不能輕蔑不屑他人的知識,只由著自己性子逞強好勝胡來行事。大樂之成非取之一音。
- Jan 01 Sun 2017 07:30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論做什麼事,有準備充足流暢的必要資源,有計畫嚴謹簡要的必要條件,就能將事情做得更完美,達到事半功倍的專業的成就品質。
- Mar 18 Fri 2016 21:01
▼重新定義-格局與價值。讀後感。追求價值,追求格局,從頭到尾一致的品質。 就算一輩子都做不到,只要符合你真正的想要,也有價值去做。
引用自我只是敢和别人不一样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努力獲得成果,但是往錯誤的方向努力,並無法負負得正,得到你想要的成果。
- Jul 19 Sun 2015 17:11
▼今天自由時報A8版星期專論擷取作者這樣寫道: 「回顧以往二十多年,台灣經濟產業偏向取巧順風路線,較少投資實幹升級發展。這一偏差,顯現於產業西進壓倒上進,成本重於價值,規模先於品質,代工優於創新,而以向中國傾斜集其一體,以致有如今的煩惱與困境。」
作者這樣寫道:
「回顧以往二十多年,台灣經濟產業偏向取巧順風路線,較少投資實幹升級發展。這一偏差,顯現於產業西進壓倒上進,成本重於價值,規模先於品質,代工優於創新,而以向中國傾斜集其一體,以致有如今的煩惱與困境。」
- Jul 08 Wed 2015 21:28
▼預約成功的300種實戰創意-將心得再簡化一遍
引用自預約成功的300種實戰創意;作者:路易.派特勒/著;譯者:王麗娟;出版社:如何;出版日期:2000/10/24;
把以前的讀書心得再綜合簡化一遍。
- Jun 06 Sat 2015 08:41
微演說:讓每句話直指人心-百度電子書。讀後感。
微演说:让每句话直指人心.百度電子書
微演講、微短句、微影片、微小說:
- May 31 Sun 2015 17:55
▼思考-快與慢-百度電子書
- Mar 16 Mon 2015 16:07
▼事情做好比事情做完更重要
事情做好比事情做完更重要,事情做對比事情作多更中重要。
1.從小事做起。
- Aug 14 Thu 2014 21:57
▼稻盛和夫寫給年輕人一生的忠告
- Jul 12 Sat 2014 20:12
▼永遠不要找別人要安全感
- Dec 30 Mon 2013 20:27
HP大中華區總裁 / 孫振耀 退休感言 心得摘要
- Dec 15 Sun 2013 20:38
§.快樂,從簡單生活出發。讀後感。
自快樂,從簡單生活出發;作者:任悅/編著;出版社:達人文創;出版日期:2013/01/30
以下僅是本書的一些摘要,有興趣者可以去找書來看:
- Dec 02 Mon 2013 00:14
自吸引力法則生活實踐版
自吸引力法則生活實踐版;作者:三宅裕之;譯者:張郁萱;出版社:三悅文化;出版日期:2012/08/06
吸引力法則是源自於:宇宙萬物皆有若有若無的關聯,眾生日常生活的願(念)力可影響其他事物的運行。